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6年10 月15日 / 世间百态 / 没有评论 / 1,003次

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总书记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意义重大的战略举措。2005年7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把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制定“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为中国经济社会树立了更高境界的发展目标。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建设和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十一五”时期我们要着力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2005年2月,胡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
1.民主法治
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是和谐社会最重要的运作机制。在我国现阶段,腐败问题、“三农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问题、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等一些“不和谐”的社会现象依然存在,有些问题的社会影响还比较严重,要合理解决这些问题,有赖于民主制度的健全和法治手段的完善。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民主与法治唇齿相依,相辅相成,是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规范市场竞争秩序,解决社会各种矛盾和问题基本途径。只有让人民群众真正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务,才能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公平和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进步的价值取向,也是社会主义追求的目标。公平不仅指的是经济公平,而且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公平正义,应该是完全符合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原则和道德精神要求的,也就是说这种公平观不与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原则和道德精神相背离或相抵触,即不仅要考虑到个人与个人、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公平关系,还要考虑到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公平关系。
3.诚信友爱
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这是和谐社会对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做到诚信友爱,主要应该规范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说,和谐社会是用道德与法来维系的,其中道德的核心便是诚信友爱。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内核。当前,在全体人民中树立诚心与爱心,既是道德建设的突破口,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而一个和谐社会,必然有着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在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里,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这样的人际环境,也被称之为绿色人际环境。
4.充满活力
社会活力是和谐社会发展的源泉,社会生产力持续增长的保证,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经济上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坚决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激发广大人民的创业愿望和动力,形成有利于创业的环境和保障,从而促进社会物质财富极大增加。政治上要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引导和发展公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文化上要培育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充分发挥文化对人的引导、教育功能,营造健康、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氛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5.安定有序
安定有序既是和谐社会的前提,也是和谐社会的目标。在政治上表现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思想理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党的阶级基础不断强化,社会基础不断扩大,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在经济上表现为生产关系基本稳固,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人心向背上表现为人民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思想理论的认同和拥护,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正常渠道,社会风气健康向上;在社会生活上表现为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社会秩序正常,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共处;在国际关系上,主要表现为有一个和平的周边和国际环境,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安全有可靠的保证。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前提与条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要做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是和谐社会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延伸。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和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良性互动,把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目标建立在生态良好的基础上。这需要人类善待自然,节制自身不合理的消费欲望,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意义

胡总书记强调,要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和谐是社会发展阶段的内在要求。“十一五”时期,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更加关键的历史时期。在此关键时期,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将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第二,和谐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落实科学发展观即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三,和谐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在我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进程中,能否建设一个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在社会阶层的多元化基础上建设和谐社会,就是对执政者能力最好的检验。
第四,和谐是人民群众的根本意愿和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格局多样化、社会生活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也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内涵。和谐社会的提出,旨在协调四个“多样化”现实中出现的不和谐状况,把矛盾控制在社会变迁的可承受范围,按照人民群众的根本意愿,公平公正地分配社会利益。
第五,和谐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要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就必须建立畅通、公正、规范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保证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能够及时、有序、充分地得到表达。
第六,和谐是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当前,和平与发展虽然仍是国际的重要主题,国际形势继续处于深刻复杂的变化之中。在这样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们要有力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必须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

三、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十一五”时期要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按照胡总书记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精神,做好十项工作:
一是要切实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要加快调整产业经济结构,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要从实际出发,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统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加快社会发展。要增加投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
二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要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提高依法执政水平。要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
三是要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要加强立法工作,完备法律体系。要严格依法办事,树立宪法和法律极大的权威。要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坚持不懈地进行法制教育和法律宣传。
四是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在全党全社会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在全体人民中提倡为人民服务思想,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扶贫帮困,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要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规范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必须把先进性与广泛性结合起来。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五是要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要把实现社会公平作为重要的政策导向。要从制度上保障竞争机会的平等。要建立健全公平竞争机制。要努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要用公正的司法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
六是要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要整合各个社会阶层,使各个社会阶层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
七是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在社会管理中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其真正能够联系群众、服务大众、关怀社会,把广大群众团结凝聚起来,确保党的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要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使村民委员会、城市社区组织等成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纽带。
八是要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人民内部的物质利益矛盾。要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要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安定团结。
九是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要把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作为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加强生态建设,遏制生态恶化,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提高城乡环境质量。要组织实施重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工程。
十要做好保持社会稳定的工作。要做好保持社会稳定工作,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即要坚持政策稳定与政局稳定相结合,要坚持农村稳定与城市稳定相结合,要坚持局部稳定与全局稳定相结合,要坚持外部稳定与内部稳定相结合。
 


提交评论